政務數據開放共享是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提升數字治理能力的關鍵舉措,對引領驅動數字經濟發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義重大。近年來,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國政務數據基礎設施基本建成、要素壁壘逐步打通、共享開放程度不斷加深、政務服務和監管效能大幅提升,政務數據在調節經濟運行、提升政務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支撐疫情防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政務數據體系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標準規范不統一、體制機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完善等,制約了政務數據開放共享和開發利用。建議瞄準“不敢、不愿、不能”的難點痛點問題,加快推進政務數據有序共享,實現統籌管理一體化、數據目錄一體化、標準規范一體化、交換共享一體化、安全保障一體化。
我國政務數據開放共享的總體進展和典型經驗
?。ㄒ唬┛傮w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圍繞實施大數據戰略、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強化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政務數據開放共享。自2016年以來,先后出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關于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快推進數據有序共享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在國家層面,2017年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涵蓋了國務院部門、31個?。ㄗ灾螀^、直轄市)。開展了中央和各地區各部門政務數據目錄編制、基礎數據庫建設、重點領域共享責任清單編制、“放管服”百項堵點疏解等工作。
(二)典型經驗
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進數據共享和開發利用,政務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成效顯著。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率先示范,擴大部門和地方間數據共享范圍,推動更多數據資源實現安全高效優質地互通共享,涌現出上海市“一網統管”、杭州市“親清在線”等創新實踐。
上海市“一網統管”指依托大數據資源平臺,整合部門業務系統,實現數據規范采集、標準統一、實時更新、互聯互通,通過一個端口全景呈現城市治理的各類信息,實現一個平臺上對各類事項進行協同化、集成化的高效閉環處置。2020年10月成立全國首家“一網統管”市域物聯網中心,搭建了城市級物聯網安全開放平臺。
杭州市“親清在線”平臺誕生于2020年,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推動惠企政策高效兌現?!坝H清在線”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按照全程在線、流程再造、數據協同的理念,為企業提供全生態、全鏈條的線上政務服務,實現政策兌付“一鍵到賬”、許可事項“一鍵審批”、企業訴求“一鍵直達”、政企交流“一窗對話”、績效評價“多維量化”。橫向集成方面,“親清在線”打破部門職能邊框,通過“城市大腦”連接各部門業務系統,以企業視角重塑業務流程,將政策的各項前置條件全部轉化為數字化規則,并將審批規則標準化,實現系統自動判別、智慧審批??v向貫通方面,數據共享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標識,聯結50多個中央、省、市職能部門,協同372個數據接口,實現市、區縣、鎮街三級共用。在政策兌付和行政審批中,以信用承諾構建政企“互信”關系,打通杭州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對無不良信用記錄的企業給予充分信任,當缺少數據條件時以企業承諾代替證明材料。為實現企業承諾的可追溯,建立起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風控體系、事后監管機制、聯合獎懲機制的企業信用管理閉環。應用具備數據認證、電子存證功能的區塊鏈技術,強化“一數一源”的質量追溯機制,確保核心數據可溯、可證、無法篡改,隱私數據安全存儲使用,實現安全可信的數字政務服務保障體系。
存在的主要問題
政務數據共享開放工作成效顯著,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但仍存在“不敢、不愿、不能”的突出問題,數據壁壘依然存在。
?。ㄒ唬┱諗祿藴室幏扼w系不健全,不敢開放共享
目前,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政府部門數據采集、錄入、共享的權責,也沒有出臺分級分類管理的標準規范。政務數據目錄不完整、底數不清、來源不一。由于缺乏統一有效的標準化支撐,各地區各部門采集數據所依據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不盡相同,往往選擇“各自為政”,不敢開放共享。
(二)政務數據統籌管理機制待完善,不愿開放共享
目前,我國并未在政府內部、政府與其他社會主體之間形成均衡發展、多元參與的數據管理體系,未建立有效的政務數據統籌管理機制,導致各方參與數據開放共享的意愿較弱。
(三)政務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待提升,不能開放共享
隨著政府數據與社會數據的深度融合,亟須健全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機制,完善與政務數據安全配套的制度。
政策建議
建議聚焦數據共享“不敢、不愿、不能”的難點痛點問題,從共性基礎性問題入手,夯實法律法規、統籌協調、分級分類、共享交換、數據管理、標準規范的制度基礎,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促進政務數據規范有序、高效公平的開放共享和有效利用,增強數字政府效能。
?。ㄒ唬┘涌鞌祿⒎?,完善制度規范
探索在數據領域統籌開展國家立法,加強政務數據領域前沿法律問題研究。建立政務數據產權保護和利用新機制,營造政務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法治環境。構建政務大數據管理制度體系和標準規范體系,編制全面兼容的數據相關基礎性標準規范。開展數據權屬應用試點示范,探索建立數據權屬界定和保護利用制度,完善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規范性文件。
(二)建立“四定”制度,健全協調機制
明確政府部門數據歸集的職能,形成“定職責、定機構、定人員、定職能數據清單”的“四定”制度,要求政府部門數據采集工作遵從職責、事項、數據清單三者相對應的原則,編制政府部門職能數據清單,實現政務數據應采盡采、應匯盡匯。
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強政務數據供需對接。建立政務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組織架構,開展首席數據官(CDO)試點,選擇條件成熟的地區設立首席數據官,明確CDO的責任機制和激勵機制,提升CDO的統籌協調和數據治理能力。完善管理規范,將系統更新和數據治理等費用納入財政預算支持,探索將數據資源作為重要的信息化資產納入政府資產。
?。ㄈ┚幹茢祿夸?,分類分級管理
編制政務數據目錄系統,全面摸清政務數據資源底數,由各地區各部門政務數據主管部門根據政務數據目錄清單對本地區本部門政務數據開展分類定級,梳理數據源,明確數據更新周期,確定共享屬性和共享條件、開放屬性和開放條件,梳理匯總形成政務數據全量目錄。依據政務數據目錄清單,按照統一標準規范對各地區各部門的數據資源進行歸集和匯聚。同時進一步打通各級平臺的連接,持續保障數據資源一體化。
(四)提升數據質量,加強安全保障
按照“誰管理誰負責、誰提供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數據治理原則,建立健全數據質量管理機制,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確保數據真實可用、高效共享。
圍繞數據全生命周期,明確數據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規范。加強數據安全常態化檢測,提升平臺技術防護能力,建立健全面向數據的信息安全技術保障體系。加大對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等重要數據保護力度,嚴格管控數據訪問行為。更新老舊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基于重要數據建立數據“可用不可見”的安全可信計算環境,確保數據安全。完善數據安全運營監管保障機制,構建統一高效、協同聯動的數據安全運行管理體系,形成數據安全管理閉環,筑牢數據安全防線。
(五)夯實共享機制,深化應用場景
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數據共享樞紐,構建覆蓋國家、省、市各層級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建立權責清晰、高質高效的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強重點共性應用集約建設,以應用為牽引,協同推進公共服務機構、相關企業和第三方平臺等數據共享,探索社會數據“統采共用”,形成橫縱結合、供需互動的數據協同共享機制。進一步強化政務大數據平臺的技術能力,為多元、海量的數據融合和創新應用提供基礎支撐。發揮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的示范帶動作用,在數據共享和電子證照應用支撐領域先行先試,推動相關改革舉措在全國復制推廣。
?。┩七M數據開放,探索授權運營
主動收集社會、企業的政務數據開放需求,以需求為導向制定政務數據開放清單,及時處理社會公眾提出的數據開放申請和異議處理申請,不斷提高政務數據開放水平。同時,根據政務數據開放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開放安全審查,建立開放數據全流程監管體系,對政務數據開放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安全風險,加強研究防控和事中事后監管。鼓勵各地區選擇安全可控的機構依法依規開展政務數據授權運營,發揮社會力量對政務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數據治理新格局。
(七)推進數據要素與其他創新要素深度融合
數據要素的完善對于產業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探索建立以數據鏈有效聯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五鏈協同”制度框架。一是聚焦產業鏈,以數據鏈聯接創新鏈。二是圍繞產業鏈,以數據鏈激活資金鏈。三是依托產業鏈,以數據鏈培育人才鏈。發揮大數據人才精準畫像和供需匹配優勢,為各層次人才提供“代理式、一站式、全天候”服務,促進數據鏈、人才鏈、產業鏈的同頻共振。
?。R曉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