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的“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
“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由原5個工作日減至1個工作日、政府投資項目開工前行政部門審批時間由74個工作日壓減至55個工作日以內……”,這些變化的數字,描繪出巴中市巴州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企業活力不斷激發、發展潛能加快釋放的生動畫卷。
當前,巴州區正以“全省最優、全國一流”為目標,以政務服務“三化”、項目審批“三減”、助企政策“三清”、市場監管“雙不”、法紀利器“雙護”、環境培育“雙評”為抓手,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高地,真正把巴州區打造成為投資福地、興業沃土,以營商環境之“優”,謀高質量發展之“進”。
政務服務:創新“一人通跑專辦”,91個事項政府幫忙辦
前不久,成都溫江戶籍的朱先生要提取在巴中的公積金,需要身份證原件,但是因為身份證丟失還未補辦,這需要溫江公安的審批,來回折騰的話至少需要一周左右。在巴州區“一人通跑專辦”工作人員提出的“辦理臨時身份證、馬上聯系溫江派出所”建議下,10分鐘就辦結了,緩解了他“三天提款不到位裝修就要停擺”的壓力;隨后他又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辦理了房產抵押解除事項。一個小時內兩件事 “一次辦”好,朱先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這樣的營商環境太給力了!”
資料填寫讀不懂、多窗跑動不耐煩、一次審批通不過......針對辦事群眾的煩惱,巴州區創新“一人通跑專辦”審批服務模式,統籌19名工作人員,在后臺通跑36個審批部門及其56個窗口,為群眾專門辦,實現了91個事項“一件事”就“一次辦結”。半年多來,共辦理4700余件,受到群眾廣泛好評,并在今年5月舉行的全省“一件事一次辦”工作推進現場會上受邀發言。
在巴州區行政審批局負責人看來,“一人通跑專辦”審批服務模式,實際上就是貫徹國省市“放管服”的“服”改革應運而生的。通過這一服務模式,打通了部門間行權障礙和數據壁壘,全流程在審批后臺通跑,辦事群眾完全不用擔心沒熟人,企業可以安下心來拼經濟抓發展。
行政審批:“全鏈條”星級服務,催生“100%”滿意度
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今年以來,巴州區不斷提升簡政放權的靶向性和精準度,全面提升“網上辦”水平,尤其是發改窗口嚴格落實“減流程、減手續、減時限”,實現了部分事項不見面審批,全部事項實現網上辦理。
市民石先生準備在天馬山鎮投資380多萬元修建農家樂,2023年5月26日下午4點過,在網上申請了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僅僅過了一分鐘之后,便通過了申請,讓石先生大為贊嘆。但在辦理此業務的巴州區發改局行政審批股工作人員楊敏看來,這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了,“我們只需要逐一核實材料,在網上辦理就行”。
楊敏介紹,她們主要負責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和政府投資項目備案,其中辦理企業投資項目備案時,企業只需個人打開四川政務服務網,通過注冊、登陸、上傳資料,就能實現全程網上辦理,辦理結束后,就可自動生成備案登記表,企業再自行打印就可。而在政府投資項目備案上,同樣十分精簡,只要向窗口提交相關資料,工作人員就會全程網上辦理,大大縮短了時間。
巴州區發改局行政審批股負責人程旭介紹,針對巴州區提出的項目審批“減流程、減手續、減時限”三項指標,巴州區印發了《項目審批“三減”清單》,已完成“減流程”事項2件,“減手續”方面4件,“減時限”方面已完成事項清單5件,實現了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由原來的5個工作日縮減至1個工作日,政府投資項目建議書批復由原來10個工作日縮減至6個工作日等。
助企紓困:開展企業合理合法訴求“大起底”工作,激發市場活力
“現在老城也有市民廣場了,晏陽初大橋出行也不堵了?!笔忻駨埾壬缡钦f。百姓的“訴求”,正是民生的“大事”,也是營商環境優化的“靶心”。近年來,巴州區創新啟動“群眾訴求大起底”工作,全面化解“老、大、難、遺”等問題,取得了“四個全面”提升的顯著效果。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睘榍袑嵔鉀Q企業群眾辦事難,巴州區把“辦不成事”窗口革新為“吐槽窗口”,同時實行大廳現場辦、有事預約辦、癱病上門辦、千里視頻辦、干部幫代辦“五辦”模式,真正實現了“我”把群眾當親人的群眾理念。
為將最為契合的優質服務、最為優渥的發展環境嵌入經營主體全生命周期,巴州區延伸拓展市民訴求“大起底”工作機制,深入開展企業合理合法訴求“大起底”?!捌髽I有所呼,我必有所應”,近年來,巴州區通過企業合理合法訴求大起底工作,推出區級領導包案調處化解機制,實行部門聯動、區鄉聯動、政企聯動等可操作可持續的方式方法,多種形式解決企業合理訴求,共解決企業訴求146條,化解率100%,企業滿意度99%以上,特別是在辦理碧水鑒漂流沖浪觀光園、鄉瓣童年田園綜合體等企業訴求上效果明顯,助企紓困舉措受到項目業主高度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巴州區持續擦亮“誠信政府”的名片,通過采取依法兌現承諾、分步協商約定、逐堂會審等辦法,根據賬款數目大小、輕重緩急、難易程度,分月確定還款計劃,明確責任領導、責任單位、責任人員、清欠方式和資金來源等事項,制定了清欠臺賬,全面清理處置遺留問題。為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發展增添了新活力。今年以來,巴州區已推動解決無分歧欠款1090萬元,兌現工業獎補資金達2656萬元。
精準護航:推行“3+”監督模式,打出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
“你好,如果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干部存在作風、責任、廉潔等問題的,你可以直接‘掃碼舉報’,也可以撥打我的電話進行舉報?!焙玫臓I商環境也一定離不開好的干部作風,近年來,巴州區把干部作風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的,明確由組織部長+紀委書記牽頭此項工作。
“誰為難群眾,誰就是為難區委,誰為難企業,誰就是為難區委?!卑椭輩^委書記余斌多次在會上這樣強調。為抓實干部作風建設,巴州區創新機制,設立區整治“不擔當、不作為”突出問題暗訪督查辦公室和區優化營商環境暗訪督查辦公室。
今年以來,巴州區紀委監委、區委組織部緊盯黨員干部“不擔當、不作為”和營商環境中的“不公平、不誠信、不高效、不正當”等突出問題,推行“線上+線下”“監督+服務”“預警+督辦”的“3+”監督模式,打出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收集各類市場經營主體和群眾合理意見建議100余條,處理處分35人,通報典型問題9件10人。
為精準發現問題,巴州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公開接受市場經營主體和群眾評價。巴州區統籌區、鄉、村三級紀檢監察力量,建立紀企溝通聯系機制,為32家規上企業配備“清廉管家”,對120余個在建重點項目選派“廉情監測員”,為50余家要素保障需求較多的新增經營主體選配150余名“廉情觀察員”,開展“清風護企”專項行動,以實際行動為企業保駕護航。
巴州區還充分運用“三牌”預警問責和督查督辦機制,以強有力監督倒逼職能部門和行業系統責任落實。目前,已“黃牌”提醒一般性問題21個,“橙牌”警示情節輕微、影響較小的作風類問題15個,對30個涉嫌違紀違法問題線索進行“紅牌”督辦。針對問題突出集中的單位和行業領域,適時組織開展督查督辦專項治理,重點糾治制度和管理層面漏洞,有效轉變政風行風,提高履職效能。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